• 网络电影《黑鹰少年》:在热血竞技中培根铸魂

    cctv新闻网影视资讯人气:300时间:2022-11-23 13:02:02


    随着北京成为第一座“双奥之城”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部署展开,近年来涌现出一批风格各异、特点鲜明的国产体育电影,这些作品不断拓展项目取材,持续探索表现手法,推动该类型成为新的创作热点。入选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青春中国梦”网络视听精品创作项目的《黑鹰少年》是近期一部值得关注的体育电影,这部影片既展现体育竞技的自身魅力,又注入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意义。


    《黑鹰少年》的主人公是四川省大凉山一支名为“凉山黑鹰”的少年篮球队。在业余教练阿木的激励和指导下,篮球少年不负热爱、追逐梦想、逆境成长,从家乡一步步靠球技打进北京,与全国顶尖的小学篮球队同场竞技。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小队员们亦由原型人物出演,这些人物身上极富感染力的拼搏经历和自强精神无疑为二次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拓宽受众群体、提升观赏效果的诉求,新近的国产体育电影倾向于运用类型复合的手法,《黑鹰少年》就在体育动作、青春励志、个人成长等元素之外还叠加了轻喜剧手法。影片起始的一段画外音中,阿木被誉为“天赋异禀、灌篮高手、百发百中”,形成反差的是,俯拍镜头中却是儿时的阿木将玉米棒一一掷到竹筐之外,声画对位营造出一种轻松诙谐的喜剧效果。影片主创尤为注重通过情节与镜头语言来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在《黑鹰少年》中,生活、训练与比赛这三块主体情节相互穿插、彼此影响。如小队员们投身篮球训练纷纷遭到家长们的激烈反对,因其耽误了学习或农活;而当篮球队一次次靠拼搏精神取得骄人战绩时,越来越多的长辈开始认同他们的付出和坚持。小小的篮球从激发矛盾的引信转变为了化解矛盾的良药,新旧观念上的更替弥合了代与代之间的裂缝,并最终促成亲情的救赎与升华。


    《黑鹰少年》图绘了颇具地方感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影片实地取景,写实性描摹了大凉山彝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对篮球队来说,除了贫困缺钱、不被理解,高海拔、球场简陋这些地理、物质条件是另一种艰难困阻,反过来看亦是玉汝于成的一个注脚。唯有在多重戏剧冲突与困境抉择中,主人公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方能被淋漓尽致地显影和放大。矫健的老鹰是彝族的标志,更可视为自由翱翔的精神符号;时常出现在画面中的远山、白云既是当地真实的自然景观,又贴切地喻示了黑鹰少年纯粹的理想与美好的愿景。


    体育电影往往将运动故事与人生感悟相结合,《黑鹰少年》展呈的与其说是一支球队的竞赛史,不如说是篮球少年们的精神锻造史和心灵成长史。当木呷不专心训练,被罚两百个俯卧撑时,阿木主动陪罚,“我是教练,你犯错我也受罚”;木呷力竭之时,队友们纷纷主动请缨,“剩下的我替木呷做”。这场戏形象地表现了身先士卒、精诚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何潜移默化地型塑少年们的身心,并淬炼为球场上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黑鹰少年》表现体育又超越体育,它从表层的体育故事迈向了更深层的心灵世界和更广阔的社会图景,在时代性和地方性中蕴含着可贵的文化诉求和社会功能。正是通过视频直播这种新传播方式,黑鹰少年的篮球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在送球队进京时乡亲对阿木说“等你从北京回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住新房子了”,这句台词窥斑见豹地浮现出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加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的时代语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强、逐梦的黑鹰精神已升格为一种新时代奋斗精神,竞技场域需要这种精神,乡村振兴、国家建设的历史征程中更是如此。


    《黑鹰少年》在主题立意、类型融合、生活质感、情感共振上有颇多亮点;当然影片亦有微瑕之处,如一些人物的态度转变过程尚不够自然顺畅。众所周知,我们业已跻身竞技体育强国,而进一步推动电影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也必然召唤国产体育电影与时俱进的多样化表达与高质量发展。(作者:叶航,系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的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研究〔1978—2020〕”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3日 15版)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geoshen@163.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www.geoshen.cn 神马影院 沪ICP备09030966号-1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